中國農機化導報稿件
(本報訊 記者 王磊 通訊員 薛冰磊)近日,記者從江蘇三喜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稱“江蘇三喜”)了解到,2014年全年銷售干燥機設備1000余臺,比2013年銷售數量增長兩倍多,銷售額近1億元,這也是江蘇三喜2005年踏入烘干機行業近十年技術積累的結果,是江蘇三喜十年磨一劍修煉內功所取得的成績,更是三喜人勤奮努力所贏得的市場的豐厚回饋和應得褒獎。
俗話說:“蝦有蝦路,蟹有蟹路”。農機機械領域可以說是一個高風險和低利潤的行業,可近幾年的增速確實讓他人眼紅,特別是干燥機領域各大農機企業紛紛上馬,利用自己的資金、渠道以及人脈優勢大舉推進,背后的利潤能有多少卻打個大問號,其中更不缺少一些賠本賺吆喝的企業。而江蘇三喜用了近十年的技術積累以及強大的銷售網絡和完善的服務體系打造出了一個讓用戶值得信懶的知名品牌。據了解,江蘇三喜通過2014年的努力,銷售數量從2013年的三百余臺上升到到千余臺,增了兩倍多。用江蘇三喜董事長朱希的話那就是,慢慢吃透做深這個領域,不斷為用戶推出有新意的解決方案,鞏固自己的領地,不斷的開發新區域。
江蘇三喜是如何做到的呢?其理念是,扎根行業會使企業獲得一連串的良性循環。朱希告訴記者,第一,不斷的開發新產品,與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共同研發新產品,同時進行技術儲備,縮短研發周期。為用戶提供更合適的解決方案,把服務理念納入日常工作內容中;第二,提升員工綜合素質,通過學習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提升員工的整體素質,完善了升遷、懲罰制度,精心分析每位員工的優勢與不足,重新調配,讓員工與員工之間形成互補,讓他們干著有勁兒,充分調動所有員工的積極性;第三,完善合理的解決方案能使合作社更好地汲取用戶需求,可有針對性的為用戶定制方案以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
從日本留學工作過的朱希,剛一開始就懂得調動員工怎樣做工作,怎樣做好工作,怎樣好好做工作,由于較強的語言溝通與管理能力,江蘇三喜在他的掌托下在國內干燥機企業群落中覓得一席之地。據了解,初期江蘇三喜采用的是有多少資源做多少事情,朱希介紹:“這叫穩打穩扎”。隨著市場的發展江蘇三喜早在2013年就確定2014年為調整年。副總尹俊解釋,在生產以及銷售上制訂了一些激勵政策,開始大力開發新區域,因為有積累有渠道所以銷售翻倍是自然的?,F在干燥機企業很多,有大企業也有小企業,但是產品質量、服務能力以及生產規模參差不齊。2014年銷售業績翻倍的江蘇三喜則告訴我們:“專注一個行業的一個領域就叫專業。”